生物工程学院 王霞 田凯
清明即将到来之际,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和天津生态城瑞龙社区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千年的文化印记,同时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欢乐时节。活动伊始,天津科大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王霞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介绍了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习俗。从扫墓祭祖到踏青放风筝,从插柳植树到制作青团,孩子们对清明节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清明节的文化意义,主讲人王霞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讲解了清明节期间自然界的生态变化。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充沛,植物开始萌发新芽,昆虫逐渐活跃,微生物的繁殖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主讲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生态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激发了他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探索热情。
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清明节的魅力,设置了手工创作环节。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用彩纸、彩笔等材料制作了清明主题的手工作品,如:折纸青蛙、风筝、柳条、青团等。这些手工创作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在创作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乐趣。

据悉,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中新友好图书馆联合相关社区、学校多方联合已经开展了十余次结合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主题宣讲活动。未来,该系列科普活动将持续覆盖二十四节气,让传统文化和科学素养厚植于青少年心中。后续,由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科普宣讲团也会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有机融入青少年急救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未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中新友好图书馆、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将继续带领青少年们开启科技之旅、文化之旅、生态之旅,深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长效机制的实践研究,为多元主体实践育人贡献“科技+文化”元素的特色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