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解码节气,以传统唤醒童心。近日,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菌繁叶茂”科创兴农研学团联合天津图书馆等单位在文化中心馆举办“知行工坊·伏暑解码”科普活动。带领小读者探索科学的力量,解码科学技术和传统内容的奥秘。
本次活动特邀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蓝天救援队志愿者苑成武担任主讲人。在他的引导下,孩子们走进“大暑”节气的神秘世界,从天文地理到自然生态,从传统民俗到科学防暑,知识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撒。

活动伊始,苑成武为孩子们讲解了大暑节气的时间节点与气候特征,通过引导孩子认识“黄道”和“黄经”的概念,揭示了节气划分背后与地球公转相关的天文学原理。借助360度圆周的刻度划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大暑节气出现在太阳黄经120°时的重要定位。紧接着的“自然课堂”环节,则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三候”: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引导小朋友们观察自然界的节奏变化,思考植物与动物在酷暑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现场特别设计的“大暑节气律动”环节,将知识与童趣结合。孩子们在《夏九九歌》的节奏中击掌律动、齐声诵唱,学习古人通过儿歌记录季节变化的智慧;“我是节气小达人”互动游戏则用提问、排序等形式考验孩子对节气顺序与内容的掌握,在欢笑中巩固知识。

不仅如此,活动还融入实用的“科学防暑课堂”,主讲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中暑的早期症状识别、紧急处理办法以及科学饮食降温建议,现场家长纷纷表示“干货满满,受益匪浅”。
活动尾声的亲子手工环节,小读者与家长携手完成了风力发电创意小风扇制作。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直观感受风力驱动与电能转换的原理,体验“科技消暑”的新方式,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次“知行工坊·伏暑解码”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气知识的传播,也是一场跨越年龄的自然教育课堂。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与天津图书馆深度合作,探索馆校合作、校地合作新模式,为孩子们搭建了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也让中华传统节气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